【概况】 201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0亿元,增长10.3%。第一产业增加值22.8亿元,增长4.5%;第二产业增加值56.1亿元,增长10.9%;第三产业增加值41.3亿元,增长12.8%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%,第二产业比重为46.7%,第三产业比重为34.3%。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574元,增长9.9%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,增长17.5%;财政总收入14亿元,增长13.8%,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76.1%,提高值居全市第1位;公共财政收入10.8亿元,增长10.8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.8亿元,增长13.2%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31元,增长9.5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8元,增长11.3%。圆满实现了“十二五”收官目标。
【工业】 工业产业加快集聚。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家,实现增加值51.4亿元,增长10.8%。园区主营业务收入、规模工业增加值、工业税收等指标排在全市前列。园区机制体制改革政策全面落地,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.6亿元,三期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;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,军民结合产业园平地46.67公顷,成功召开国防科技工业对口支援第二次领导小组会议,签约项目7个,累计达到10个;景旺电子、吉西电子税收突破千万。绿色食品持续拓展,百威啤酒、金田麦食品实现投产。林化香料产业基地集聚深加工企业4家,新平整土地33.33公顷。出台实体企业帮扶计划,“财园信贷通”、“助保贷”发放贷款3亿元;水平箱包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Q板挂牌上市,萧翔农业在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。
【服务业】 商贸服务蓬勃兴起。对接全市“三山一江一城”旅游战略,启动了大东山旅游开发,燕坊古村成功创建“国家AAAA级景区”,举办了“行游吉安?醉美家乡—吉水库区水上游”“百威英博啤酒美食节”等活动,万尚庐陵文化商业广场建成开业,物流大厦主体竣工,物流产业税收1.1亿元,增长20%。发展各类电商实体200余家,营业额进入全省前10位。旅游业持续发展,全县接待游客210万人次,增长16.5%,实现旅游收入 14.8亿元,增长16.5%。
【农业】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。粮食种植面积9.4万公顷,粮食总产12.8亿斤。五大富民产业新增种植面积3600公顷,其中井冈蜜柚新增1400公顷,成功举办第二届吉安井冈蜜柚节,“千村万户老乡工程”新增农户6300户。现代农业示范园基本建成,示范带动作用开始显现。全县流转土地1.13万公顷,累计培育家庭农场、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000余家,传统农业大县正向现代农业强县迈进。成立22个专业合作社和30余个家庭农场。启动扶贫攻坚“三年决战”,建档立卡贫困户9254户18711人;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,实施水、电、路、农田水利等项目130个。
【城乡发展】 城区建管品质快速提升。完成县城总规批复,控规覆盖率达85%。吉阳大桥、文峰大桥12月正式通车,滨江大道、吉阳大道全线贯通;老城区完成征拆8.7万平方米。县城建成区面积新增1平方千米,全县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、达到54%。启动数字化城管和智慧城市建设,整治无物业小区5个,新建临时菜市场1个、临时停车场3个、街区绿地30余处;集镇建设有序推进,全面完成乡镇新一轮总规修编,行政村规划覆盖率100%;八都完成4.7千米街景改造,金滩完成中心区主路网建设;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提档升级。89个村点建设基本完工,9个中心村加速推进,完成旧房拆迁5.7万平方米,改水改厕完成90%以上。农村清洁工程全面铺开,90%以上村点完成农村存量垃圾清理,打造了文峰镇葛山、八都镇兰花等一批清洁工程样板村。重要项目保持强劲态势,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增长27条措施,安排重点项目103个,开展了重点项目建设、征地拆迁“百日攻坚”活动,项目开工率达88%,完成投资86亿元,城区、园区征地213.3公顷。林业棚户区改造、伯爵文山宾馆、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主体竣工;神华国华吉水火电列入全省优选项目;水田风电项目获国家批复,并纳入全省新能源规划。交通建设实现突破,南门大桥右幅桥梁重建、105国道大整修全面完成;石镇线、库区沿湖公路即将通车,新建独立桥梁及危桥改造3座,建设农村公路237千米,城乡交通循环畅通。14座小(二)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。乌江35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,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逐步推开。强化立项争资工作,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项目120余个、资金6.2亿元。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点,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.77亿元。
【改革开放】 坚持问题导向,以改革激发活力,以开放引领发展,以创新促进升级。各项改革纵深推进。金滩新区、工业园区等机制改革取得实效;城投公司稳步转型,完成政府性融资5.6亿元;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进展顺利;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到位,市场监督管理局、卫计委、不动产登记中心挂牌运行。启动农信社改制,组建吉水庐陵村镇银行,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0亿元、贷款余额85.3亿元,存贷比56.9%,居全市第2位。完成招投标领域改革,出台招投标“1+10”改革文件。扩大开放成效显著。举办各类重大招商活动12次,引进生力源玻璃、展龙实业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,实际利用内资38亿元,增长21%;实际利用外资7500万美元,增长13.8%;外贸出口4.7亿美元,增长14.6%,对外开放主要指标排在全市前列。创新驱动持续增强。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科技对接活动4次,引导创建“产学研用”体系,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;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个,申请专利100件,获得专利授权62件,其中,4家企业专利授权超过10件,嘉源香料、景旺电子获得全市首批科技协同创新立项。
【生态建设】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。出台加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,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866.67公顷,封山育林1066.67公顷,新建营林示范点37个;打造了全长12.8千米的滨江生态景观带。“净空、净水、净土”行动深入推进,水库水质治理成效明显,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达100%,白沙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。
【社会事业】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。恢复农村教学点9个,高考二本上线626人,上线率居全市第2位,考取清华、北大2人。“三馆一站”免费接纳群众2.1万人次,开展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0余场次。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,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。落实“单独二孩”政策,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下降。深入推进“法治吉水”、“平安吉水”创建,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,开展打击“黄赌毒”等专项行动,2015年前3季度公众安全感排在全省第13位。
【民生保障】 年内,新增城镇就业5900余人,转移农村劳动力6600余人,发放小额贷款1.03亿元。启动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,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调整到位,养老保险全面推行。启动1486套保障性住房建设,改造棚户区489套。城乡低保对象达到2.96万人,发放保障资金6700万元。通过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偿,解决乡镇老电影放映员待遇问题。扶贫工作扎实有效。产业扶贫示范村10个,全年减贫5600人。安居工程扎实推进,启动了3683户危旧土坯房改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