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5bet官方开户欢迎您!
无障碍阅读 | RSS订阅 | 繁体中文
  • 吉水简介
  • 2013-09-03  来源:本站  作者:  阅读次数:
  • 吉水古称石阳县,建县时间为东汉永元八年(公元96年),县治设今醪桥镇固洲村,距今有1900年历史。

    春秋战国   夏时隶扬州,周初为吴地,战国时属楚。

    秦  始皇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,创郡县制,分天下为36郡。吉水属庐陵县,隶九江郡。

    西汉  高帝元年(公元前206年),吉水属庐陵县,隶九江王国。汉高帝四年(公元前203年),分九江地立豫章郡,吉水地属庐陵县,隶豫章郡。[新]王莽始建国元年(公元9年),改豫章郡为九江郡,改庐陵为桓亭,吉水地尽属之。

    东汉  光武帝建武元年(公元25年),改九江郡为豫章郡,桓亭复称庐陵,吉水属之。和帝永元八年(公元96年),析新淦、庐陵地置石阳县(县治设今醪桥镇固洲)。献帝建安四年(公元199年),析豫章郡置庐陵郡,吉水地属石阳县,隶庐陵郡。

    三国  吴末帝宝鼎二年(公元267年),析庐陵郡之石阳、阳城地置吉阳县。

    晋  太康元年(公元280年),分扬州地立江州,庐陵郡属之。

    隋  开皇十年(公元590年),废庐陵郡立吉州,将石阳、吉阳二县并入庐陵县。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,改吉州为庐陵郡,将郡治移于原石阳县治旧址(今醪桥镇固州)。大业末(公元615~617年),分庐陵县水东的顺化(又作淳化、舜化、纯化)、文昌(又作永昌)、折桂、中鹄、仁寿、兴平、明德、永丰、龙云(含报恩)、云盖、迁恩(又作迁莺)十一乡置吉水县。

    唐  武德五年(公元622年),庐陵郡复改吉州。永淳元年(公元682年),徙吉州治于庐陵县治。玄宗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,改吉州为庐陵郡。天宝十四年(755年),吉水改县为镇(镇治设今城南)。肃宗乾元元年(公元758年),庐陵郡复改吉州。

    十国   吴高祖天祐七年(公元910,用唐年号),扬吴得吉州,沿承唐制。吉水由镇复县,以新淦为都制置使治所,旋移吉水,寻废。南唐烈祖昇元元年(937年),南唐建立,承继吴制。复置新淦都制置使;次年罢新淦都制置使,吉水由县改场,隶吉州。元宗保大八年(公元950年),吉水由场改县,属吉州。

    宋  开宝八年(公元975年),南唐灭,吉州改称吉州庐陵郡兼军事,吉水属之。太平兴国元年(公元976年),分江南东、西路,吉水属江南西路。仁宗至和元年(公元1054年),析吉水县之兴平、明德、永丰、龙云(含报恩镇)、云盖五乡置永丰县。哲宗元祐七年(公元1092年),庐陵县以同水乡及新嘉里换吉水之顺化乡。高宗绍兴二十一年(公元1151年)复析吉水之迁恩乡,归永丰县管辖。         

    元  世祖至元十四年(公元1277年),改吉州庐陵郡兼军事为吉州路总管府,隶江西行省。成宗元贞元年(公元1295年),吉水由县升州,隶属未变。仁宗皇庆元年(公元1312),改吉州路总管府为吉安路,至正二十二年(公元1362年)朱元璋取江西,改吉安路为吉安府。

    明  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,吉水降州为县。洪武九年(公元1376年),改江西行省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,下设五道,吉安府属湖西道,吉水属之。

    清  因袭明制。

    民国  1912年冬废府,吉水县直属江西省。 1914年,省下置四道(豫章、浔阳、庐陵、赣南),吉水属庐陵道。1926年废道,吉水县直属江西省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(公元1927~1934年)苏区分别成立庐吉县、公略县、新峡县,国统区仍称吉水县。1931年吉水属吉安区;1932年属江西省第九行政区;1935年改属江西省第三行政区。

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  1949年7月14日吉水解放,7月15日吉水县委、县人民政府宣布成立,隶属吉安专区。1950年9月隶属吉安区;1955年3月隶属吉安专区。1968年2月属井冈山专区。1971年1月属井冈山地区。1979年7月属吉安地区。2000年5月隶属吉安市。